旭東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-個股新聞
旭東環保科技 離岸太陽能先驅...
台灣衝刺2050年邁向淨零,訂出太陽光電建置目標40GW至80GW,不論是低標40GW或高標80GW,都極具挑戰性。台灣發展太陽光電始於屋頂,最新法規已將太陽光電列為新建築的必要附屬設施,但可增加的數量有限,土地取得困難是太陽光電進展緩慢的主因,目前距2050年還有20多年,尚未有質疑目標過高的聲音,但業界應深思屆時達標的可行性,旭東環保科技(1343)表示,在台灣外海建置離岸太陽能光電,成為僵局解套的最佳解方,並已悄然問世。
HDPE起家
創造無出險紀錄
旭東環保科技以生產HDPE漁業箱網起家,1999年起行銷全球,創下無出險紀錄及零洩漏的品質優勢,應用市場延伸至輸水管,近年再跨入再生能源,供應水面太陽能系統浮台,接著將投入離岸太陽能。董事長董基旭表示,HDPE是高耐候性高分子材料,旭東擁有相關專利技術,高品質的產品及施工技術通過國際認可及考驗;既有的經驗及基礎,成為發展離岸太陽能的最大利基。相關產品將在2024 Eenergy Taiwan R0314攤位完整展出。
海面太陽能的優點是,場域空間取得相對容易,缺點是海域環境與陸域截然不同,要克服海流、巨浪及腐蝕性等諸多變數與挑戰。全球發展離岸太陽光電才剛起步,荷蘭領先各國,台灣緊追在後。旭東環保在此新興領域為台灣代表企業,也是亞洲唯一。
去年起,旭東執行能源署為期兩年半的「離岸太陽光電系統浮台技術開發計畫」能專計畫,集結各領域專家及資源,包括:由安集科技提供模組,華城電機供應變壓器,宏華負責海事工程,工研院及台經院負責評估及建立財務分析模型,以及成大、中山、北科大及淡江支援測試分析。
去年6月開始展開測試計畫,在距屏東佳冬3.1公里、水深23米的外海,開發可承載25MW太陽模組的特製HDPE浮台,並能承受7米以上浪高及颱風等級的天候及海象考驗。
目前進展順利,預計10月底進場施工,工期2個月,接著進行為期1年的海域實地測試,前後時間長達2年半,全案預計2025年底完成。
董基旭表示,防水、防腐蝕、耐衝擊是所有參與廠商要解決的最大難題,技術、設計、材料及工法均有別於陸上的思維,又以承載模組的HDPE浮台最重要,是此案成敗的關鍵。若無法達到應有的強度及耐用年限,離岸太陽能將如同水中幻影,難以實現。
風光互補效益
開啟再生能源新局
旭東的HDPE用在太陽能案場已有多起先例,除滯洪池及水庫外,近期代表作為供應星暘能源開發崙尾東137MW水面太陽能所需的HDPE浮台。
董基旭指出,崙尾東案位於近岸潮間帶,設計規範要能抗3至6米浪高強度,而能專計畫遠在3公里外的海上,抗浪高強度介於7至14米,兩者技術難度差別很大。旭東以整合者角色,生產HDPE浮台及鎖固系統,同時技轉給合作廠商。他強調,建立離岸太陽能MIT在地供應鏈,是此案的另一個重要效益。
對於離岸太陽能未來的發展,董基旭分析,海上光電和風電的結合,除有助於能源分配較穩定,離岸太陽能業者可使用離岸風場既有的海下基礎及輸電電纜,不需重複投資,並為風電開發商帶來「額外的電」,是國內外風電開發商趨之若鶩的原因。離岸風電開發商對此興致高昂,預期將是第一批投資者。
據統計,全球陸上太陽光電系統容量超過3,300GW,市場樂觀看待未來10年離岸太陽能的發展,將快速達到陸域太陽能的規模,甚至更多。2026年全球浮動式太陽能僅4.8GW,將以驚人的複合成長率達到2030年30GW,前景及商機令人高度期待。
董基旭表示,離岸太陽光電結合風電,以「風光互補」創造倍數發電量,引領再生能源產業開啟新局,並成為全球邁向淨零的一大助力。
2024-10-04
By: 摘錄經濟D6版